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荟萃分析

2017-08-05 18:02 来源:丁香园 作者:kexiaosu
字体大小
- | +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相较于人工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置管而言,长期通畅率较高、并发症较少,目前认为是最适合血液透析(HD)病人的血管通路。但随着透析人群中老年病人和体弱病人比例的增加,AVF 的成熟率和通畅率都有所下降。提倡以病人为中心,就应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使用都应基于每个病人具体的风险和获益的评估。在血管通路的选择、向病人做知情告知和制定实施方案时,都应仔细考虑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

AVF 并发症会增加住院率、死亡率和病人的经济负担,虽然目前有不少关于 AVF 的通畅率以及内瘘成熟失败标准的综述和荟萃分析,但还没有针对内瘘相关的血管瘤、感染、窃血综合征、血栓和静脉高压这些并发症的系统性综述。为此,2016 年第 28 期的 JASN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上述内瘘并发症的临床调查综述。该综述从 2000-2014 年间发表的纳入至少 100 例内瘘病例的 2292 篇英文文献中筛选,最终综述了符合纳入标准的 43 篇文章的结果(来自 19 个国家,61 个独立队列研究,内瘘病例>11373 例)。

一、病人基本情况

病人平均年龄为 61 岁(46 岁-85 岁;四分位间距 [IQR]= 7.6 岁),男性病人比例 59%(27%-81%;IQR = 13%),糖尿病病人比例 37%(8%-71%;IQR = 20%),上臂内瘘比例 44%(0%-100%;IQR = 70%)。

二、研究质量评估

许多研究的研究方法报道不够详细,各研究之间的定义也存在不一致。而未给出定义的情况,在报道动脉瘤的 9 篇文章中有 5 篇,23 篇报道感染的文章中有 7 篇,12 篇报道窃血综合征的文章中有 9 篇,18 篇报道血栓的文章中有 13 篇,以及 1 篇报道静脉高压的文章均没有给出相应的定义。失访的情况,38 篇观察性研究中有 28 篇未报道,4 个随机对照研究中有 1 个未报道,有报道的研究中失访中位数<10%。在 4 个随机对照研究中有 3 个研究存在至少一个中到重度的偏倚风险。

三、动脉瘤

在 14 个独立队列研究中(内瘘病人数 1827 例),动脉瘤的中位发生率为 0.04/1000 病人/天(从 0-3.01;IQR = 0.06),Van Loon 等报道的发生率最高,在绳梯穿刺的病人中动脉瘤的发生率为 3.01/1000 病人/天,扣眼穿刺的病人动脉瘤的发生率为 0.13/1000 病人/天。

四、感染

28 个独立队列研究中有 23 个报道了感染发生率。16 个独立队列研究(n>6439 例内瘘病人)报道的总感染中位发生率为 0.11/ 1000 病人/天(0-0.98;IQR = 0.29)。Ravani 等报道在开始透析的 1-3 个月,3-6 个月和 6-12 个月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3/1000 病人/天,1.7/1000 病人/天和 0.9/1000 病人/天,只有最后一个数据纳入了本统计。

在 9 个队列研究中(n>6439),血行感染的中位发生率为 0.05/1000 病人/天(0-0.55;IQR = 0.08)。在 14 个独立队列研究中(n>771),内瘘部位感染的中位发生率为 0.03/1000 病人/天(0-0.26;IQR = 0.05)。扣眼穿刺的中位感染率为 0.17/1000 病人/天(2 个研究,302 例内瘘),而绳梯穿刺的中位感染率为 0.001/1000 病人/天(2 个研究,527 例内瘘)。但自体内瘘感染率还是低于导管和人造血管。

五、窃血综合征

有 11 个研究报道了窃血综合征的发生率(15 个独立队列研究,n>2543)。中位发生率为 0.05/1000 病人/天(从 0-0.27;IQR = 0.04)。高龄透析者(≥ 80 岁)和上臂高位瘘的窃血综合征发生率最高,分别为 0.18/1000 病人/天和 0.27/1000 病人/天。与人造血管相比,自体内瘘发生窃血综合征的风险降低 2 成。

六、血栓

有 15 个研究报道了血栓的发生率(26 个独立队列研究,n>4232)。中位发生率为 0.24/1000 病人/天(从 0.07-0.71;IQR = 0.25)。有进行血管通路监测的病人(如动脉流量监测)血栓发生率为 0.33/1000 病人/天(7 组,721 例内瘘)。Lin 等报道 3 个月和 12 个月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 1.43/1000 病人/天和 0.49/1000 病人/天。自体内瘘血栓的发生率同样低于人造血管。

七、静脉高压

仅有一个研究报道了静脉高压,其发生率为 0.03/1000 病人/天。值得注意的是手臂水肿也认为是存在静脉高压而纳入统计,同时该队列研究还包含了易出现静脉高压的上臂转位内瘘(n = 350,平均年龄 58 岁)。

八、次要结局的发生

血管腔内干预(34 个独立队列研究;n = 3930)和外科手术修复(27 个独立队列研究;n = 2886)是两个报道最多的次要结局,其中位发生率分别为 0.82/1000 病人/天(0-0.74;IQR = 1.39)和 0.19/1000 病人/天(0-0.77;IQR = 0.15)。血管腔内干预包括血管成形(去除或未去除血栓),支架置入和机械溶栓。

报道全因死亡(13 个独立队列研究;n = 1880)的中位发生率为 0.33/1000 病人/天(0.09-0.64;IQR = 0.11),出血(7 个独立队列研究;n>1672)的中位发生率为 0.06/1000 病人/天(0.02-0.11;IQR = 0.05)。总的内瘘并发症(6 个独立队列研究;n>1666)的中位发生率为 0.56/1000 病人/天(0.13-1.56;IQR = 0.79)。

其他结局如导管置入,高心输出量需关闭内瘘,内瘘穿刺困难,血肿及住院情况报道的不多。目前还没有关于肺动脉高压和心衰的报道。

结论

该篇综述报道了目前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从中也发现,各文献在研究质量、病人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对内瘘并发症的定义也不统一,使得无法精确评估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难以汇总危险因素。

内瘘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包括病人自身的合并症,血管通路特点,手术医生的经验,护士的穿刺经验,这些因素综述的文章中常常没有报道。此外,影响内瘘从手术到能使用的时间间隔的因素,内瘘进行干预的时间,临床监测的时间也未报道。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无法识别存在内瘘并发症高风险的病人,也不利于制定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血管通路计划。

因此,急需制定一系列标准,包括病人选择标准,血管通路特点的描述标准,内瘘并发症的定义标准等,以便更好的开展临床研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徐德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