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增加慢性肾病患者死亡风险

2017-09-24 16:03 来源:丁香园 作者:kidney1234567
字体大小
- | +

肾脏在维持机体钠水平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可能因其维持水稳态的能力下降而更易发生血清钠水平的异常。血清钠异常(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与普通人群以及各种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发病率以及住院时长增加有关。但是具体原因不清。因此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肾脏健康研究所和肾脏科的 Sankar D. Navaneethan 教授团队在 CKD3-4 期的大型患者队列中,研究了血钠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和特定病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文章发表于近期的 NDT 杂志上。

研究者在电子健康记录(EHR)为基础的 CKD 登记系统里进行分析。使用 CKD-EPI 公式计算 eGFR,纳入在这项大型卫生保健系统内进行随访的 45333 名 CKD3-4 期的患者(eGFR15-59 ml/min/1.73m2)。使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研究了低钠血症(Na<136 mmol/L)和高钠血症(>145 mmol/L)与全因死亡率和特定死因(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相关、非心血管/非恶性肿瘤相关)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 72±11.9 岁,55% 是女性,14% 是非洲裔美国人。研究人群中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的患病率分别是 8% 和 1.2%,总的钠紊乱患病率是 9.2%。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下列变量与低钠血症发生率增加有关:年龄较轻、女性、eGFR 较低、恶性肿瘤、肝脏疾病、充血性心衰、使用利尿剂和吸烟。

在研究人群中,11715 名(26%)患者在中位随访 3.6 年的时间里死亡。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和独立的多变量 Cox 比例风险分析均显示:基线血钠水平较低和较高的患者全因死亡率较高。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均与全因死亡率相关。在时间依赖的血清钠重复测定的多变量模型中,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均与显著较高的全因死亡率有关。

在竞争性风险分析中发现,低钠血症与各种特定病因的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心血管疾病死亡 HR 1.16,95%CI 1.04-1.30;恶性肿瘤相关死亡 HR 1.48,95%CI 1.33-1.65;非心血管/非恶性肿瘤相关死亡 HR 1.25,95%CI 1.13-1.39]。而高钠血症与非心血管/非恶性肿瘤相关的死亡率增加显著相关(HR 1.36,95%CI 1.08-1.72)。

研究发现低钠血症与年龄、eGFR 和性别之间存在双向的交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表明,低钠血症相关的死亡风险在年轻患者、eGFR 水平较高的患者和男性患者中更高。

综上,本研究证实低钠血症与 CKD3-4 期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恶性肿瘤死亡以及非心血管/非肿瘤相关的死亡有关。高钠血症与 CKD3-4 期患者的全因死亡和非心血管/非恶性肿瘤相关的死亡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伴有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的 CKD 患者不同病因特异性死亡的机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徐德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