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病理图解:遗传性肾病

2017-08-16 11: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oj2345oj
字体大小
- | +

遗传性肾病的种类很多,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 Alport 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 以及相对少见的 III 型胶原肾小球病、指甲-髌骨综合征、纤连蛋白肾小球病等,今天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 Alport 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指甲-髌骨综合征、III 型胶原肾小球的病理特点。

Alport 综合征(Alport syndrome A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之一,发病的机制主要是编码基底膜 IV 型胶原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肾小球基底膜一些列的变化。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神经性耳聋、晶状体眼部病变,逐渐减退的肾功能。病理上的表现多样,相对典型的表现是肾组织出现多少不一的硬化肾小球,肾间质出现大量泡沫细胞,金标准是电镜下出现肾小球基底膜致密层篮网状或撕裂状改变,基底膜厚薄不一。

病理特点

光镜:无特异性表现,疾病早期可以呈肾小球轻微病变,或节段性系膜增生,基底膜节段性增厚等,中后期出现系膜区基质增多,节段性硬化,并逐渐出现肾小球的弥漫性硬化;相对特别的表现为银染下肾小球基底膜不易着色,肾间质出现泡沫样细胞;

免疫荧光:无特异表现,一般情况下均阴性,偶有 IgG 或 IgM、C3 弱阳性;

电镜:肾小球基底膜致密层呈篮网状或撕裂状改变,基底膜厚薄不一,足细胞足突多少不等的融合。

鉴别诊断

1. FSGS:一般均有多少不一的硬化或节段性硬化的肾小球,肾间质亦可出现泡沫细胞,鉴别要点是电镜检查可以发现 Alport 综合征的肾小球基底膜特异性改变;

2. 薄基底膜肾病:一般会出现弥漫性的肾小球基底膜变薄,而不像 Alport 综合征的肾小球基底膜出现节段性变薄,没有肾小球基底膜致密层呈篮网状或撕裂状改变。

基本模式图

WechatIMG698.jpeg
图 1 绿色: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或壁层上皮细胞;深灰色:肾小球基底膜;浅灰色:肾小球系膜区基质成分;黄色:肾小球内皮细胞;红色:肾小球系膜细胞;网状深灰色:撕裂或网状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

光镜表现

WechatIMG699.jpeg
图 2 Masson 染色: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稍增厚;黑色箭头:肾小球系膜轻度增生

WechatIMG700.jpeg
图 3 Masson 染色: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WechatIMG701.jpeg
图 4 Masson 染色: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粗、细黑色箭头:肾小球系膜增生,以基质为主,呈节段性硬化

WechatIMG702.jpeg
图 5 Masson 染色:红色箭头:肾小球系膜区域基质增生,呈节段性硬化

WechatIMG703.jpeg
图 6 Masson 染色:绿色箭头:肾小管内红细胞管型形成;红色箭头:肾小管基本正常,上皮细胞稍肿胀

WechatIMG704.jpeg
图 7 红色箭头:肾小球球性硬化;绿色箭头:肾间质纤维化;黄色箭头:肾间质泡沫样细胞形成;黑色箭头: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

电镜表现

WechatIMG705.jpeg
图 8 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致密层撕裂(分层感)、小颗粒电子致密物沉积、不规则增厚;黑色箭头:基底膜节段性变薄 

WechatIMG706.jpeg
图 9 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增厚;黑色箭头:基底膜节段性变薄、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少量颗粒样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绿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尚可,但足细胞足突融合明显

WechatIMG707.jpeg
图 10 双黑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撕裂、分层(网状改变);单黑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变薄

WechatIMG708.jpeg
图 11 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变薄;黑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增厚、皱褶

WechatIMG709.jpeg
图 12 红色箭头:肾小球内皮下、上皮下可见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绿色箭头: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胞浆内小空泡形成

WechatIMG710.jpeg
图 13 红色箭头:肾间质大量小空泡形成;绿色箭头:肾小管内大量空泡形成

薄基底膜肾病(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 TBMN)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血尿,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很多时候可以合并其他疾病存在,如 IgA 肾病等。

病理特点

光镜:肾小球轻微病变,偶有系膜节段性增生,在特殊染色下如 PAS 或银染,肾小球基底膜显得菲薄;

免疫荧光:无特殊,多为阴性;

电镜: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

鉴别诊断

主要鉴别表现为节段性肾小球基底膜变薄的疾病,如 Alport 综合征等。

基本模式图

WechatIMG711.jpeg
图 14 绿色: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或壁层上皮细胞;深灰色:肾小球基底膜;浅灰色:肾小球系膜区基质成分;黄色:肾小球内皮细胞;红色:肾小球系膜细胞

WechatIMG712.jpeg
图 15 Masson 染色: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不易着色,肾小球病变轻微

WechatIMG713.jpeg
图 16 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菲薄

WechatIMG714.jpeg
图 17 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

WechatIMG715.jpeg
图 18 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菲薄;黑色箭头: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完整,未见融合

指甲-髌骨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 NPS)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指甲及髌骨发育不良,并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以及出现纤维样物质沉积。

光镜:早期可以呈肾小球轻微病变,中后期出现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逐渐出现节段性硬化,后期出现弥漫性球性硬化等;

免疫荧光:无特异性,一般均阴性,偶可有 IgM 或 C3 阳性。

电镜: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基底膜呈虫咬状改变,可见纤维样物质沉积。

鉴别诊断

主要结合特征性的临床病史及电镜检查进行鉴别其他疾病,如 Alport 综合征等。

光镜表现

WechatIMG716.jpeg
图 19 PAS 染色:黄色箭头:肾小球轻微病变,系膜区出现节段性增生

WechatIMG717.jpeg
图 20 Masson 染色:红色箭头:肾小球球性硬化,其周围尚可见正常的毛细血管袢

电镜表现

WechatIMG718.jpeg
图 21 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变薄;黑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不规则增厚,呈虫咬状

WechatIMG719.jpeg
图 22 红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基本正常;黑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不规则增厚,呈虫咬状;黄色箭头:肾小球内皮细胞下插入的系膜基质

WechatIMG720.jpeg
图 23 红色箭头:肾小球不规则增厚的基底膜内可见胶原纤维沉积

WechatIMG721.jpeg
图 24 红色箭头:肾小球不规则增厚的基底膜内、以及上皮细胞下均可见胶原纤维沉积;右上角为放大的胶原纤维

WechatIMG722.jpeg
图 25 红色箭头:肾小球系膜区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黑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区域未见胶原纤维沉积

III 型胶原肾小球病(Collagen type III glomerulopathy)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遗传性肾病,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以 III 型胶原增生为主),毛细血管袢增厚,后期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闭塞,以及肾小球硬化。

病理特点

光镜: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增多,常见向内皮下插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免疫荧光:常规染色均阴性,抗 III 型胶原抗体阳性;

电镜: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区和内皮下可见胶原纤维样物质沉积

鉴别诊断

主要鉴别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及基底膜增厚的疾病,如 IgA 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一般通过特殊荧光染色或电镜检查可逐一鉴别。

光镜表现:

WechatIMG723.jpeg
图 26 Masson 染色:红色箭头:肾小球系膜区可见基质增多,细胞未见明显增生,且基质呈浅蓝色;绿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黄色箭头: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

WechatIMG724.jpeg
图 27 PAS 染色:红色箭头: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绿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免疫荧光

WechatIMG725.jpeg
图 28 红色箭头:III 型胶原抗体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黄色箭头:III 型胶原抗体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

电镜表现

WechatIMG726.jpeg
图 29 红色箭头: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黄色箭头: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WechatIMG727.jpeg
图 30 绿色箭头:肾小球系膜基质向内皮下插入,形成双轨征;红色箭头:内皮细胞下可见绒毛样或颗粒样致密物沉积;黑色箭头:内皮细胞下间隙增宽

WechatIMG728.jpeg
图 31 绿色箭头:束状的胶原纤维在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下沉积;红色箭头:束状的胶原纤维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

WechatIMG729.jpeg
图 32 黑色箭头:胶体金标记的 III 胶原呈颗粒样在肾小球内皮细胞下沉积

编辑: 于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