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伐普坦用于肾功能下降的多囊肾:利还是弊?

2015-07-12 18: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xyclair
字体大小
- |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ADPKD)是一种囊肿形成的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肾增大和功能丢失,患者最终会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 Boertien 教授发表在近期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上的研究讨论了托伐普坦对肾脏的作用是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mGFR)。

托伐普坦是一种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据报道,对于肌酐清除率大于等于 60 mL/min 的 ADPKD 患者,托伐普坦可以延缓肾体积增大和肾功能丢失。但对于肾功能丢失的患者效果不得而知。

本试验纳入了 29 例 ADPKD 患者,GFR<30、30-60、>60 mL/min/1.73m2 各阶段的均有。

患者使用托伐普坦三周,逐周加量,分别为 30、60、90 mg/d。三周托伐普坦治疗结束后可见总肾体积和一些肾损害指标排泄率、尿渗透压明显下降。相对的,自由水清除率、血浆渗透压、和肽素浓度、尿量增加。但这些变化在停药三周后都会逆转。

研究显示:在 mGFR 基线低的患者中,尿量、自由水清除率、尿渗透压、肾体积的变化不明显。肾脏总体积(TKV)的绝对值变化与 mGFR 关系不大,因 mGFR 低的患者 TKV 更大,所以降低的比例也就不够明显。

考虑到 mGFR 低的患者浓缩功能差,本身渗透压就低,所达到的水平可能已经是尿稀释能力的极限。因此不是 mGFR 的患者对托伐普坦不敏感,而是肾单位损害严重。

在 mGFR 低的患者自由水清除率更低,因此用功能肾单位来评估更明智;自由水清除率较高,提示托伐普坦对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中有效。mGFR 水平还与尿中白蛋白(肾小管和肾小球损害指标)、IgG(肾小球损害指标)、NGAL(近端肾小管损害)、H-FABP(远端肾小管损害)相关。

这些指标的降低提示托伐普坦能降低 ADPKD 引起的肾小管和肾小球的损害。托伐普坦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也是有效的,但需要长期使用。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徐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