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目前 AVG 内瘘使用率在逐渐增加,尤其第三代即穿型 AVG(Acuseal)具有术后可以立即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的优点,许多患者可以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关于 AVG 内瘘穿刺,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内容呢:
AVG 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
患者应使用抗菌性肥皂和清水清洗穿刺部位。
护士准备:
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感染、瘀斑及血肿,避免在感染及血肿部位进行穿刺;
检查患者的 AVG 有无震颤,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少数患者 AVG 震颤不明显,但回流道处自体静脉多可扪及震颤,如无震颤及杂音,及时告知医生;
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异常,比如之前透析结束后有无穿刺处压迫止血时间延长,止血时间延长往往为静脉端血管狭窄的征兆。
AVG 内瘘血流方向判断:
1. 询问了解手术方式,或者借助手术医生描画的 AVG 血流方向示意图。
2. 视诊:根据人工血管移植内瘘在肢体上的走形方向来判断,如肱动脉-头静脉移植内瘘。因为肱动脉与头静脉之间的距离较远,靠近肱动脉的为动脉端,靠近头静脉的为静脉端。
3. 触诊:试着压迫移植血管中点阻断血流、另一只手触摸受压点两侧血管、有搏动者为动脉侧,无搏动者为静脉侧。
AVG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1. 在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完整彻底的消毒穿刺区域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至外螺旋式消毒直至 5-8 cm 直径的范围,待消毒剂达到消毒时间后才能进行穿刺。
2. 在穿刺时,应避免在袢形移植血管转角处穿刺,因该处穿刺易形成血肿,一旦出现血肿,激化后瘢痕收缩可致内瘘狭窄。也要避免在 AVG 与动静脉吻合口的 3 cm 内穿刺。
3. 穿刺时,应定期更换穿刺部位。每次穿刺点的选择与上次穿刺点应相距 1 cm。强烈建议绳梯法,使整条血管粗细均匀。避免血管壁受损,减少硬结节疤痕、动脉瘤及局部狭窄的形成;避免动静脉穿刺点位于同一平面,以利于拔针后压迫。
4. AVG 内瘘在使用的过程中,禁止定区域穿刺,否则会导致 AVG 内瘘严重破损、血肿、动脉瘤、感染等危险并发症。
5. 感染是 AVG 内瘘的大敌,常导致 AVG 的废用,因此要求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在穿刺时,护士需要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避免用未消毒过的手套、器械或或透析设备穿刺部位。接触穿刺部位的听诊器要用酒精消毒。否则,可能导致 AVG 相关的感染发生。
6. 在穿刺时,穿刺方向: 静脉穿刺针顺血流方向,动脉穿刺针可以顺血流方向,也可以逆血流方向。穿刺针距: 动、静脉的穿刺针针距距应至少 5 cm, 动静脉穿刺针不可在同一水平面穿刺,否则不利于拔针止血。穿刺角度: 保证穿刺部位的愈合,穿刺针斜面应向上,穿刺角度为 45°,不宜过大或过小。穿刺针进入血管后,不要旋转角度,否则会损伤 AVG 前壁的血管内膜。更要避免穿透后壁。
7. 在上机时,不可将动静脉管路与动静脉穿刺针连接错误,否则会导致穿刺针脱针及内瘘血栓形成,也可能导致透析再循环。
8. 在下机时,拔针后的压迫血管方法: 结束后,小心地将针头拔出,注意不要边拔针边加压,必须在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加压,以免穿刺针斜面切割血管。错误的拔针方法可能损伤 AVG 血管后壁,并可能导致穿刺针周围的微细血栓遗留在血管腔内。
9. 拔针后,徒手用纱布卷轻压穿刺针刺入血管的位置而非皮肤进针位置,人工压迫止血 10-15 分钟,压力应适中,压力的大小应根据既不阻断内瘘血流,又能控制出血的要求来调整。然后再用弹力止血带适当压迫 1-2 小时,注意每隔半小时应适当松解止血带,以免引起内瘘血栓的形成。在整个压迫过程中,应保证血管震颤及血管杂音的持续存在。
AVG 维护计划
AVG 穿刺
每一个 AVG 的穿刺点建议至少 2 周后才能穿刺,以促进穿刺点的愈合,减少血管 match 损伤。
AVG 评估
建议患者至少每三月评估一次 AVG 的通畅情况,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文:王凯 黄思飞
编辑:辛培
封面图:Vectee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