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或可成为治疗膜性肾病一线药物

2017-03-25 07: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庞欣欣
字体大小
- | +

膜性肾病(MN)大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 20%,也是肾移植后肾病复发的最常见病理类型,其病理特征为上皮下以 IgG 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了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临床表现为肾病范围的蛋白尿。其中,原发性膜性肾病(PMN)大约占 MN 总数的 70%~80%。

目前,PMN 的治疗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其中 30%~40% 的患者会在起病一年后出现自发性的部分缓解,而其余大约 1/3 的患者会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SRD),应用激素和烷化剂治疗能明显增加缓解率,延缓肾功能的减退。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能使大多数 PMN 患者临床缓解,但是复发率超过 50%,另外也需要警惕这些药物的肾毒性。KDIGO 指南建议对应用烷化剂受限的患者使用 CNI 作为替代治疗方案,但应警惕不良事件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抗磷脂酶 A2 受体(PLA2R)抗体、血小板反应蛋白 7A 域(THSD7A)抗体在约 70% 的 PMN 患者血液循环中被发现,B 细胞在 MN 中的致病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这改变了人们以往对 MN 的认识,PMN 本质上也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一员。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针对 B 淋巴细胞表面 CD20 的单克隆抗体,能与 CD20 抗原高亲和力结合,通过抗体依赖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导致 B 淋巴细胞清除,安全性较高,近年来,利妥昔单抗也逐渐应用于 MN 的治疗中。但是截至目前,仍缺少利妥昔单抗治疗 PMN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自巴黎公共援助医院的 Karine Dahan 及其研究团队在肾内科权威杂志 JASN 上发表了一篇相关的研究。

研究者承担了一项包含法国 31 家医院在内的多中心 RCT,研究纳入了 2012 年 1 月 17 日-2014 年 7 月 3 日期间 80 名经肾活检确诊为 PMN 并且经过了 6 个月非免疫抑制治疗(NIAT)的患者。入选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 NIAT 联合利妥昔单抗组(每周一次静脉注射,剂量为 375 mg/m2)(n = 37)及单独 NIAT 组(n = 38)。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血压、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肌酐比(ACR)、血白蛋白水平、肾活检确诊后时间、PLA2R 抗体、治疗药物(利尿剂、ACEI 或 ARB、他汀类药物)等基线资料未见明显差别。两组随访时间平均 17 个月。复合终点为随访 6 个月蛋白尿完全或者部分缓解。

第 6 个月时,NIAT 联合利妥昔单抗组中有 13 名患者达到了缓解,而对比单纯 NIAT 组中仅有 8 名患者达到了缓解。第 3 个月时,在 NIAT 联合利妥昔单抗组中,PLA2R 抗体滴度下降的患者为 14/25,而单纯 NIAT 组为 1/23;第 6 个月时,NIAT 联合利妥昔单抗组和单纯 NIAT 组 PLA2R 抗体滴度下降的病例数分别为 13/26和 3/25;

两组患者中各有 8 名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未见差异。在 6 个月之后的随访观察阶段,更换治疗方案后的缓解率在 NIAT+利妥昔单抗组和单纯 NIAT 组分别是 24/37和 13/38。

该研究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和 PLA2R 抗体滴度水平是 NIAT 联合利妥昔单抗疗效的早期生物观察指标,而利妥昔单抗在 MN 的治疗过程中,蛋白尿的减退发生在治疗进行的 6 个月之后。在 NIAT 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利妥昔单抗并不影响患者的安全性。该 RCT 研究为未来利妥昔单抗作为原发性 MN 的一线治疗药物提供了依据。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于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