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肾病(CKD)患者血磷水平的关注最初是源于高磷血症对继发性甲旁亢和尿毒症瘙痒的影响。接下来观察到血磷水平与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系。现在,大部分肾病学家将降磷治疗作为全面降低心血管风险策略的一部分。指南也推荐在 CKD 患者中降低升高的血磷水平。
已知血磷水平受昼夜节律以及磷酸盐的分泌、吸收和排泄的影响。肠道磷酸盐的绝对吸收依赖于主动转运和被动的细胞旁转运。认为主动的磷酸盐转运在相对较低的管腔内磷酸盐浓度时是饱和的。因此,大部分净磷酸盐的转运被认为是由浓度依赖、非饱和的细胞旁途径所驱动。
Tenapanor 是一种全身吸收最少的胃肠道钠氢交换子 3(NHE3)的抑制剂,减少了细胞旁磷酸盐的转运,能降低维持性透析患者升高的血磷水平。本研究是一项 3 期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目的是在维持性血透的高磷血症患者中验证 Tenapanor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NCT 02675998)。研究结果的文章发表于近期的 JASN 杂志上。
试验于 2016 年 1 月 20~2017 年 1 月 6 日在美国的 41 家中心进行。研究者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维持性血透的高磷血症患者随机分至以下几组:口服 Tenapanor 3 mg、10 mg 和 30 mg,一天两次,持续 8 周。之后患者以 1:1 被随机分至他们之前的剂量或安慰剂组,持续 4 周,作为停药阶段。测定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血磷水平。主要研究终点是:在为期 4 周的停药阶段里,Tenapanor 组(使用汇总数据)和安慰剂组之间血磷的平均变化水平。
图-1 试验设计流程图
在 219 名随机化的患者中,152 名患者完成了两个阶段的研究。在最初的 8 周治疗阶段,所有的 Tenapanor 治疗组患者都经历了显著的平均血磷水平降低(3 mg、10 mg 和 30 mg 组平均血磷水平分别较基线时降低了 1.00 mg/dl、1.02 mg/dl 和 1.19 mg/dl),没有明确的剂量相关性。在停药阶段中,Tenapanor 同样显示出较安慰剂更显著的获益(安慰剂组平均血磷水平增加 0.85 mg/dl,而汇总的 Tenapanor 组平均血磷水平仅增加 0.02 mg/dl,P<0.05)。.
在最初的 8 周治疗阶段,血清 PTH 水平变化不大(3 mg、10 mg 和 30 mg 组平均 PTH 水平较基线时+1.0pmol/L、+7.3pmol/L 和-24.6pmol/L,但都不具有统计学差异)。FGF23 水平也较基线时显著降低,尤其是在 3 mg 和 30 mg 组中。
不良事件主要局限于胃肠道,是由于 Tenapanor 的作用机制导致的粪便变软、排便频率适度增加(腹泻),引起的粪便钠和水含量增加。
本研究证实了 Tenapanor 通过抑制细胞旁磷酸盐的转运,在维持性血透的高磷血症患者中降低血磷水平方面的相对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局限于已知的药物作用机理,即增加了粪便中钠和水的含量。因此降磷治疗又添新武器-Tenapa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