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C3 肾小球病 4 大最新研究进展

2016-06-05 08: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刘广义
字体大小
- | +

C3 肾小球病是一组由于补体系统异常导致的以 C3 为主的肾小球沉积,肾小球损伤的疾病。近年来,关于 C3 肾小球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有较多进展。Dr. Thmoas 关于 C3 肾小球病的最新进展综述发表于近期 NDT 杂志。此文将此综述主要内容与大家分享。

C3 肾小球病的发病机制

大多数 C3 肾小球病的患者存在补体替代途径调节异常。2013 年发布的关于 C3 肾小球病的共识:所有患者均应评估患者血清的 C3、C4 和补体因子 H(CFH),血清中单克隆副蛋白、C3 肾炎因子及异常的 CFH 相关蛋白 5(CFHR5)。

Gale 及 Medjeral-Thomas 等的研究显示特定种族人群的 C3 肾小球病患者中存在 CFHR5 基因杂合突变。所以目前推荐对 C3 肾小球病患者进行 CFHR5121-9 筛查。近期关于 C3 肾小球病的家系研究显示某些患者存在 CFH 及 DGK 基因多样性。

C3 肾小球病的病理诊断

C3 肾小球病的病理诊断标准的研究显示:严格的只有 C3 肾小球沉积的免疫荧光诊断标准使得大约 50% 患者不能被诊断;以 C3 为主的肾小球沉积的荧光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绝大多数患者。所以目前推荐的病理诊断标准为以 C3 为主的肾小球沉积(在 0~3 分的荧光评分体系下,C3 荧光强度比其他免疫蛋白荧光强度高 2 个级别)。

C3 肾小球病的临床特点

Medjeral-Thomas 等研究纳入 80 例成年和儿童 C3 肾小球病患者。结果显示:C3 肾小球肾病年发病率为 1~2/百万(此研究中采用的是免疫荧光仅有 C3 荧光阳性为诊断标准,如果采用以 C3 沉积为主的免疫荧光为诊断标准,发病率会高于此数值)。与致密物沉积肾病(DDD)相比,C3 肾小球病患者年龄较高;血清低 C3 率较低;肾脏病理中大新月体较少;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较普遍。随访 28 个月,29% 患者进展为 ESKD。

Zand 等关于 C3 肾小球病导致终末期肾病(ESKD)肾移植的患者研究显示:2/3 患者移植肾复发,并且一半的患者再次进展为 ESKD。

C3 肾小球病的治疗研究

1. 依库丽单抗:Bomback 等对于 6 例 DDD 或 C3 肾小球病患者治疗结果显示 3 例患者血肌酐和尿蛋白明显降低。此研究提示依库丽单抗可能使 C3 肾小球病或 DDD 患者受益。

2. 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 1(CR1):动物实验结果显 CR1 可以明显抑制 C3 在肾小球沉积及维持血清 C3 水平。CR1 治疗 DDD 的 1 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3. 利妥昔单抗:目前仅有单独利妥昔单抗治疗 C3 肾小球病的个例报道。大量的免疫抑制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研究未使患者受益。

4. KDIGO 临床指南建议:特发性 MPGN 伴肾病综合征、肾功能逐步降低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可口服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 ( MMF ) 联合小剂量每日或隔日皮质类固醇治疗,初始治疗小于 6 个月。但这一建议是基于低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总结

C3 肾小球病属于罕见病,目前此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手段。近年来关于其机制的研究提示抑制异常活化的补体系统可能是其有效的治疗途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于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